环北京南部小记

1

总算逮到一个没有什么琐事的周末跑了出来,身下普通的自行车颇具气势地呼呼跑着,仿佛是一辆山地车。高大的建筑物不断地从身旁掠过,在正确的时间偶遇了一家麦当劳,便欣然向里走去。

一帮笑着闹着的中学生在我点餐时从我身旁走去,旁边也没什么大人。今天是周四,想来这些学生只是在度过放学后的欢快时光。我有些感慨,当自己从闭塞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活中走出来,想要去追求一点自由的感觉时,我的轨迹,却和这些在我看来并不自由的中学生不期而遇了。

继续行驶在路上,偶尔身旁一片落叶颇具气势地被风带动着旋转起来,像一个小奇迹。但北京的五环这样的发达地段,一路陪伴我的几乎都是耸立的高楼,高大的大桥或是整齐的小区建筑,在一个路口一阵恍惚感觉它似曾相识,才发觉骑行了这么久看到的几乎是一样的风景。巍峨的建筑群仿佛在宣告一座标准的现代化都市的样板,有着“全国连锁,风格统一”的式样,却让刻意穿梭其中想获得所见引发所想的旅人少了很多乐趣。骑着骑着,难免回头有些怀疑这样骑行下去的意义:是为了路过一片片千篇一律的都市建筑吗?抬头看到公交车上人挤着人,没有什么人脸上带着笑容,都在姑且忍受着度过这段时光,拿着手中的手机打发时间。或许他们才是对的——在这样的大城市中,道路存在的意义只是通行罢了。

随着自行车呼啸着驶出五环,路上的风光也终于有了生命力一般。都市里的建筑物不仅千篇一律,而且大多冷冷地将人拒之门外。不必说公司的各式各样的高楼、严防死守的小区,就连打着霓虹灯等待来客的、开在各个建筑物一层的餐厅,也大多带着规规矩矩的、冷冰冰的工作态度,挂着连锁的招牌用一样的笑脸迎接来客。但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这段仿佛被遗忘的路上,人情的温度就像从资本或是体制在大城市里竖起的壁垒中挣脱出来了一般,随意敞开的店门,简陋的灯光,有些褪色的招牌,偶尔聚在一起闲聊的人们用一双温柔的大手解开了让人们在大城市中彼此保持距离的束缚,让人情从中悄悄地释放出来,让人禁不住想放松身心投入到这片舒心的氛围中。仿佛一些零落的小店铺和不远处简陋的居民楼组成的小小世界,就可以让人愿意停驻于其中。

这不禁引起了我的一些遐思:这些真正身处其中的人,都愿意总是停留在这样的生活里吗?从古到今的作品中多的是从小地方出生的人想要往外走的故事,但我也见证过许多人走过万水千山,最终情愿将余生交给一个小小的地方。我望向一排明明店铺种类各式各样,招牌样式却出奇一致的小店,想道:这其中的某个老板会有一个走出这种生活的梦想吗?他是乐于这样的勉强维持生计的生活,还是打算慢慢攒钱实现一个梦想?实现梦想之后呢?再回到这个地方?或许,他是我遇到过的无数来北京打工的外地人的一员,想要靠这样的奋斗衣锦还乡?有很多种可能,不过我知道,无论如何,在这家小店维持住他的生计的同时,小店也像一张大网一样,用温柔但不容抗拒的力量将他的生活困在了这周围,使得无论什么走向远方的希望,或是成为度过当前无聊生活的寄托,或是成为遥远的未来才能实现的理想。谁说大多数人的生活不是这样呢?正是这样的力量困住了我们的生活,而我现在,则在不自量力地反抗它。

城市的霓虹再一次亮了起来。愣了一会儿,才发现我终于到了目的地。虽然印入眼帘的依旧是城市的建筑,但是在五环内见不到的路边摊终于还是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一点不同之处,让和一些路人一样蹲在路旁吃臭豆腐和鱿鱼串的我感受到了一点生活的气息。我终于到了,那么这次,我想知道一些什么呢?

2

姑且休息一个晚上以后,我又兴致勃勃地跨上自行车向南骑去。随着离北京中心市区越来越远,一路上的自然风景越发变得勃勃竞发起来,不宽不窄的大路上运输的货车时不时啸着巨大的声响从我耳边经过,也让我这个单薄的骑车的背影显得格格不入,却并不妨我面对美丽的景致的愉悦心情。与这样收不住的自然风光相比,北京市区的自然景观,大约只有地图上标注的那一点绿色:那是人们围出的自然花园,每当闲暇时,总有因为城市而疲惫不堪的人们涌入其中,寻求一些自然的慰藉——人们在自然风景区周围建立起的高墙,是不是并不是为了关住一片自然的风景,而是为了将城市的人们关押在城中呢?这样想,城市的拓扑结构突然在我的脑海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继续往南的风景越发怡人,有的蓝天之下宽阔的道路,甚至连货车都没有几辆。不过即使在这偏僻的地方,来自城市的身影也并不就此绝迹——时不时,眼前仍然会冒出几幢颇具高耸宏伟的建筑物,置身于风景之中仿佛从天而降的“现代孤岛”,那就是一些公司的办公楼了。它们是否为习惯于生活在高楼大厦中,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来如此偏僻地方工作的人们带来了一缕慰藉,不至于在周围的一片“荒芜”之中感到诚惶诚恐?

再往南就真的到了乡下了。高耸的建筑就此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聚落的平房,组成了时不时在路旁冒出来的村落。有的村子将路和外面接在一起,干脆只设一个象征性的门,我一路骑去,两边就是各户人家的大门。耸立于道路两旁真正的参天大树,大树背后广袤的田野,错落在路边的坟头还有摆在路旁的鸡鸭小摊,让人几乎想象不到这里仍然是北京——又或者说,这才是北京不作为京城时真正的模样。只有一路骑去时,几乎在每座村落都能见到的、和村子的风格有些格格不入的“党建一条街”字样,和各类红色元素的宣传栏,才让人得以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也是皇城脚下。

前方终于出现了高大庄严的检查点,我知道我的骑行到头了。不知不觉,我已骑行到了北京的最南端,往前没几步的距离,就是另一个省份——河北。我回想起大学不能出京的规定,终于还是没有向外骑去。我似乎是头一次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边界,在不远处凝视了它很久,久久不能释怀。

我掉头向东走去。慢慢地从窦店骑到了大兴。城市的景观开始逐渐回到我的视野,但似乎是尚未脱去自然的稚气,这样的景观仍然显得荒芜。路边时不时会出现水果摊,摊主都在刷着手机,想来也不是在看什么有深度的内容。回顾着几乎没有人的路边,或许摊主的时光是不会被轻易打扰的,不像坐在拥挤的城市的公交车上的人们,他们的这段时光既集中不了精力,也稍纵即逝。我想,如果我是摊主的话,或许会带上降噪耳机,打开笔记本做一些真正有意思的内容,让水果摊变成“自动营业”的副业,然而我究竟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吹毛求疵。人之常情,正如我在上课时打游戏,也会有赚到时光的窃喜一般,水果摊营业的时光让老板心里有了依托,便不自觉像轻松愉快的休闲方式走去。但至少对我自己,我想要求严格一些——不要把不占用你的精力的时光作为精神的依托。

不经意间感到路过的地方透露着不对劲的气氛,定睛一看,一旁的建筑竟是北京市女子建议。不久之后,又路过了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这些事物在北京的中心是难以想象会出现的。这些如北京中心的“卫星城”一般的城市,除了给北京输送养分维持其光鲜的外表的同时,大概还有另一重作用,就是接收巨大的城市中难免会产生的腐败和垃圾。

太阳还没落山的傍晚,我便将车在正好路过的酒店旁停好,订好房间前去做一些零碎的工作,并休息一会儿。没有窗户(说得好听一点叫“内窗”)的房间果然便宜一些,我虽说并不非常在意,但看着仿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的小房间,也理解了幽闭恐惧的人到底恐在何处。低头一看手背才发现竟然已经被晒得发红。春末夏初,北京的阳光说不上多强烈,但到底不能够久晒的。

3

机缘巧合,这次的酒店带上了早餐。似乎很久没有享受过这种在典型的酒店式早餐吃饭的感觉了,早餐本身像是专门为奔波在路上的人们提供的毫无特色的一餐,但对于我这样不常吃的人来说也有值得品味的意义。

这次我要走向北京的另一个方向,从北京最南端的角落向中心骑去。不经意间注意到大兴的路口设计还颇有意思:右转的车道设置在直行待行的自行车孤岛后面。五环内却不曾见过这样的设计。这似乎让我不经意联想到了因为过早的工业革命而在后期落后的英国——如今,超前发展的北京似乎也行将面临这样的命运。

恍了恍神,路边的栏杆突然一式换成了金色。周围的景色突然散发出一种内敛而严肃的气场——建筑变得有一点庄严,马路变得有一点宽阔,悄然之间发生的变化,让我的内心不由得受到了震撼,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两天,我一直从各个方面观察着北京,她显然在某些方面显得很不善于此道,让我屡屡发现这座城市一些可爱的破绽。然而这一刻,北京仿佛是从有些手忙脚乱的地方重回到她最擅长的领域,变得充满自信地气场全开,让我深刻的领略到了她作为政治中心无与伦比的魅力。

我继续在漫长的长安街上骑行着。不管在别的道路上是不是飞扬跋扈,在这里,似乎所有人都变成了谨小慎微的老实人,车流有条不紊地川流不息,自觉地服从于这座城市不怒自威的尊严中。

长安街周围的地方气氛稍微放松了一些,我终于有闲暇重新观察起四周。在被众多高楼林立在三四环环绕的中心,北京中心城区的模样反而异常地低调朴实,有着年代感的砖瓦沿路铺设到很远,仿佛有些超然地与世隔绝。这样的反差颇给我一种返璞归真之感,或许这是只有在北京这座复杂的城市才能带给我的奇妙的感觉。

此时正值周末,然而究竟也不过是个周末。外地来的游客非常有限,即使是热闹的王府井大街,当你从主街往外走几步,孤独感便会立刻覆盖住你。当你感受到这样的孤独感后,再回望热闹的王府井大街,就能从人潮的缝隙之中,隐藏的仍然是这条回忆着往日人山人海景象的大街深深的孤独。

这次订房提早了一些,终于订到了抢手的最便宜简陋的房间。房间设施确实比前两日的高级房简陋很多,但无论是轻奢还是简约,我都自得其乐。第二天一早来到故宫,意外地没什么感想,只是突然觉得象征了王权荣耀之地,似乎也没有我想象得那般大。红色的砖瓦依然对着我沉默不语,正如它数百年前面对天子那样。不知道它数百年前内心会不会闪烁着自豪,而如今又会不会面对着在它跟前对着手机熟练地展开直播话术、带领观众“云游”故宫的导游主播时,在内心发出一点不为人知的风光不再的叹息。